揚州今晨駛入首趟動車 千年古城擁抱“動車時代”
點擊次數:更新時間:2016-05-15【打印】
中國江蘇網5月15日訊 這是一個書寫新的速度與激情的時刻:今晨7點54分,隨著D5503次動車組列車駛入揚州,古城正式步入“動車時代”!
更快!更便捷!48分鐘到南京、一個半小時到南通、4個小時到漢口……揚州人民實現了在家門口乘坐動車走天下的夢想,千年古城擁有了跨江融合、融入長三角、融入全國發展的“時代新速度”。
市委書記謝正義說,融合發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不被當今最主流的交通方式邊緣化,在區域發展和全國發展大局中明確揚州交通發展的重點,推進全局性、戰略性交通大通道建設,使揚州成為承南啟北、連接東西的交通樞紐。
速度
動車讓千年古城的發展有了更新的節奏
這個時代,速度決定發展,贏速度者贏發展。寧啟鐵路動車通車之后,從揚州出發,可以48分鐘到南京、一個半小時到南通、4個小時到漢口、 11個小時到重慶……不僅大大縮短了揚州與長三角各城市及我國中西部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更為城市立體交通樞紐的藍圖添上了最關鍵、最動人的色彩。
沒有時代發展最主流的交通方式,就沒有追趕時代前行的速度。
2004年,寧啟鐵路通車,揚州告別了“地無寸鐵”的歷史。然而,時代發展的腳步,催促著我們更換更快的節奏前行。揚州人深刻地意識到,鐵路發展早已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時速二三百公里的動車、高鐵已經成為當今最主流的交通方式,奔馳在這片土地之上的普快、特快列車,也早已跟不上市民出行與時代發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周邊城市正在掀起高鐵、動車建設浪潮,長三角城市群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了。處在一個交通大變革的時代,揚州如果不抓住機遇,及早實現與主流交通方式的對接,將再次面臨被邊緣化的危險。
開通動車,融入全國主流交通網絡,成為揚州市民最為關切的話題,也成為古城發展最為迫切的命題之一。隨著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工程一步步推進,揚州人的夢想也一步步由藍圖變為現實。
去年12月27日,寧啟復線電氣化改造工程動車組聯調聯試,第一列和諧號動車駛入揚州火車站,全市為之振奮,市委書記謝正義興奮地說,這標志著寧鎮揚同城化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為揚州“十二五”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為“十三五”邁上新臺階開啟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5月6日,寧啟鐵路復線滿圖試運行,14對動車組呼嘯而過,“動車”一詞刷遍了揚州人的微信朋友圈,成為最火的網絡熱詞,不少人提前訂票,爭相感受家鄉第一列動車的服務。
今天,寧啟鐵路動車正式通車迎客,列車呼嘯而過,為寧啟復線電氣化改造工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為揚州發展締造了新的“加速度”。
這一刻!460萬揚州人民激情滿懷!乘坐動車,四個小時的運行半徑,北可至北京、南可抵溫州、西可達武漢,未來,寧啟鐵路向東將接入滬通鐵路,再進入國家高速鐵路網,揚州人將可以經南通轉滬通鐵路抵達上海。
這一刻!460萬揚州人民期待遠方!目前,連淮揚鎮鐵路正在穩步推進中,不久的將來,寶應、高郵、儀征、江都以及主城區都將有高鐵通達,古城將站得更高、望得更遠,將以更快的速度跨越起跳、走向未來。
廣度
全長284公里的寧啟鐵路,沿長江東西貫穿江蘇中部地區。這條線路,不僅實現了揚州人的“動車之夢”,更為古城加快融入蘇南、融入長三角核心區,通過交通發展不斷提升和推動產業集聚水平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
前天下午1點,寧啟動車南京至南通范圍內的所有火車票正式開售,揚州大學的顧亞欣老師迫不及待地拿到了窗口售出的第一張寧啟動車票。他說: “以前去外地總是要到鎮江、南京轉乘,現在能在揚州坐上動車,太方便了,期盼未來揚州的交通更加便捷。”與顧老師一樣,還有很多揚州市民,都準備體驗這一城市全新的交通出行方式。
一條巨龍貫東西!揚州火車站一負責人興奮地說,動車通車,將改變揚州和沿線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給揚州帶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各方面的資源。“南京、南通等地的居民可以非常便捷地來揚州,甚至武漢等城市的游客也可以實現早出晚歸,高峰期火車站的客流量將達到數萬人次。”
其實,對古城揚州而言,寧啟鐵路動車通車帶來的不僅僅是出行方式的變化,更是跨江融合發展、寧鎮揚同城化發展的重要平臺,是城市未來發展中,更多、更廣闊的機遇和空間。
“新經濟地理重塑”理論告訴我們:城市時空距離越近,經濟交易、生活成本越低,資源配置、產業集聚、發展空間就越大。回望近年發展,面對跨江融合發展、寧鎮揚同城化、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等一系列發展機遇,古城揚州一直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搶抓機遇建設大交通,緊緊地跟著時代發展的大步伐。市委書記謝正義說,推動跨江融合發展,首要的一條就是要突出交通先導,加快構建更加便捷地融入蘇南、融入長三角核心區的交通體系,積極承接上海和蘇南產業與創新資源的轉移和輻射。而今,寧啟鐵路動車通車,揚州融合發展的步伐更快,動力更強。
“長三角要創造聯動發展新模式,構建以鐵路、高速公路和長江黃金水道為主通道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濟學教授劉志彪說,原來講都市圈,還是一小時的概念,隨著長三角基礎設施的完善,已經縮短到半小時以內,寧啟鐵路動車通車讓揚州與長三角城市之間的距離更近了,產業的融合度也更高了。
“這意味著城市產業發展前所未有的機遇。”市發改委主任范天恩說,284公里的寧啟鐵路,不僅拓展了揚州城市的發展空間,也重塑著揚州經濟地理,讓開放的古城站得更高、望得更遠。“隨著動車通車,揚州的汽車配件、電子產品、生物制藥可以更迅速地占領全國市場,揚州的軟件信息服務業等產業,可以進一步無縫對接南京、上海等地,除了承接上海和蘇南產業與創新資源的轉移和輻射之外,還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來揚。”
“如果把長江看作是一條龍,上海是龍頭,那么,揚州這個區域就是龍的心臟部位。”在揚州創業的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王飛說,邁入“動車時代”,給城市發展帶來無限的信心與底氣。南京、蘇州等高鐵網絡密布的城市,正憑借著高速便捷的動車與高鐵,不斷縮短著時空距離,釋放著交通之便帶來的發展動能,現在動車在揚州大地上飛馳而過,揚州的企業家和創業者發展的底氣也更足了。這不僅意味著揚州與上海、與蘇南、與全國更近,更意味著這座城市將在發展的大潮中更加開放,更加成為創業者的寶地。
靚度:動車給揚州打造交通樞紐城市增加新名片
從火車夢到大橋夢,從空港夢到高鐵夢,近年來,揚州泰州國際機場、連淮揚鎮鐵路等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實施,不僅使各種交通干線在揚州交會,使古城承南啟北、連接東西的樞紐作用放大,更為這片熱土的未來發展重塑經濟地理優勢,而寧啟鐵路動車通車,為古城揚州打造交通樞紐城市增加了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也許,這只是歷史的一次巧合:5月9日,滬通鐵路上最關鍵的控制性工程——滬通鐵路與寧啟鐵路的連接線在南通順利架通,這標志著滬通鐵路與寧啟鐵路將實現無縫對接,在連淮揚鎮以及未來的北沿江高鐵之外,未來揚州又多了一條與上海連接的鐵路快速通道,更意味著揚州人有望在2019年就可乘坐動車一路向南直達上海,時間預計約2個小時。
巧合的背后,更多的是發展的機遇: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經濟增長極,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對于地處長三江核心區域的揚州而言,這一“國字級”的規劃,意味著未來城市發展中無限的潛力和空間。而寧啟鐵路動車通車,無疑將成為古城與蘇南融合、與長三角融合的一道“大動脈”。
交通興則城市興。得益于舟楫之便,曾經數度繁華的古城揚州,對這句話的含義更是有著深刻的體會:告別了“運河時代”的輝煌,這座因水而興、曾富甲天下的城市,卻曾經因為遠離鐵路等主流交通方式,失去了交通優勢,在發展中陷入被邊緣化的尷尬。
跨江!向南!進入新世紀尤其是近幾年以來,不甘落寞的揚州人吹響了打破交通桎梏的號角,一系列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實施,在揚州大地上,不斷演繹著跨越發展的奇跡:
2005年,潤揚長江公路大橋正式通車,揚州人把“江北的帽子”甩進了長江,發出了“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走向世界”的世紀最強音;
2012年,揚州泰州機場正式通航,在創造“運河輝煌”,邁進“長江時代”后,這座千年古城開始展開雙翼飛向“空港時代”;
2014年12月28日,隨著五臺旋挖鉆機在廣陵區李典鎮一起轉動,揚州迎來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連淮揚鎮鐵路揚州段正式開工,古城揚州,高鐵夢圓;
2015年1月12日,揚州泰州機場對外開放傳來捷報,開放一類航空口岸正式獲得國務院批準,揚州擁抱世界的空中之門就此“叩開”;
……
搶抓時代發展的機遇,揚州人正以一股飽滿的張力尋求跨越發展,與蘇南對話、與長三角交融,以更開明、開放的姿態投入世界的懷抱。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揚州人深刻地認識到:融合發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不被當今最主流的交通方式邊緣化,在區域發展和全國發展大局中明確揚州交通發展的重點,推進全局性、戰略性交通大通道建設,最終是要在揚州有若干個交通出口與站點,并努力形成三個國家交通干線的十字交匯點,使揚州成為承南啟北、連接東西的交通樞紐。
更快!更高!更遠!“十三五”期間,揚州還將投入800億,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一個個大手筆的實施,隨著更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的完成,不僅將不斷改善古城的交通條件,更會有力推動揚州走向未來、走向世界,謀求跨越發展的步伐。
動車讓揚州以更快的速度換取更廣的空間